竹頭種類 | 流程

竹頭筊製作流程

竹子(竹頭)種類Types of bamboo heads

竹是常綠多年生植物,倍受國人喜愛,是「梅蘭竹菊」四君子之一。台灣氣候得天獨厚,處亞熱帶地區雨水豐沛,竹子頻種甚多,依地下莖生長狀況,主要分為叢生竹、散生竹兩大類。又叢生竹的地下莖圓渾肥厚,竹桿密集叢生,主產於高溫濕的低海拔環境,常見的有麻竹、綠竹、刺竹、長枝竹等,竹頭筊必需選用「刺竹」、「長枝竹」製作,其中蘊藏許多學問,必須是從土裡挖出的老竹竹頭,節頭處質地最為硬韌,不易破碎,加上天然的半月型相似蚌殼珓,擲杯時才能有好的彈跳又耐磨損,傳統筊杯才會選用竹頭做成。

(資料出處:台灣百科全書 http://nrch.culture.tw/ )

竹頭特色與意義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Zhutou

進入工商時代與都市化土地的開發,竹頭取得不易,杯筊慢慢地被木製甚至是塑膠替代之,故傳統竹頭筊工藝瀕臨失傳。古人會選用竹頭不用木頭的原因,是因為木頭做的纖維是直的,木筊擲久會破損,而竹頭自然彎曲的纖維又富有彈性是擲不壞,且聲音清脆響亮。

出土的竹頭一個連接一個樣貌,有著「百子千孫」的寓意,親自手工挖開的過程,才能體會盤根錯節又根深蒂固的含意。台灣信仰廟宇中竹頭筊供奉於神桌前,有警惕世人凡事要「留德(取『竹』字台語諧音)」之意,亦是人與神明溝通重要的傳聲筒。傳統竹筊工藝保存者黃奕薰老師,才堅持依循古法製作竹頭筊杯,期盼這傳達神意的宗教藝術產物能代代相傳。

竹頭筊製作流程Production process

每副竹頭筊都是黃奕薰老師跟師母親赴中南部山區遍尋後,從土裡親手挖掘採出,取竹取德 (「竹」 字台語諧音),採非破壞式的挖掘,讓較稚嫩的竹頭繼續深根茁壯,留竹(留德)留給後代子孫也有竹 頭可用。 墳墓周邊的竹林多,是先人的護城牆不可採取,更不可將墳邊的竹頭製成竹筊供在神桌,對神明大 不敬。取竹的禁忌多,因此從採竹頭到竹筊成品,黃老師都堅持一手親自包辦,肩付傳達神意使命 的筊杯製作。